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技术创新日益活跃、互联网公益文化日益普及、互联网公益事业参与主体日益多元,我国的互联网公益事业开始蓬勃发展,无论规模还是活跃度都呈现上升态势。
互联网公益事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公益事业的生态环境,也丰富了公益事业的发展模式。进一步推动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,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其具有的优势、面临的挑战。
互联网公益事业是公益事业发展的新模式,其优势可归因于互联网的四大基因与公益事业的融合。互联网的透明性、创新性、共享性、连接性为公益事业注入了更多的力量,促进“微公益”“人人公益”“社群公益”模式不断发展,推动政府、公益组织、企业、媒体以及公众等多元主体在公益事业发展中实现协同合作。
像噢啦回收与腾讯公益共同发起的——“回收领取腾讯公益小红花”活动,就是互联网公益的一个例子。用户只需上微信搜“噢啦回收”,在小程序页面预约噢啦的旧物上门回收服务,在完成旧物回收后,可手动领取腾讯公益小红花,每个品类回收每天限1朵,每人每天上限获得3朵。在这之后,我们可以用领取到的腾讯公益小红花为其他公益项目助力,践行“互联网公益”,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梦想更好地开花结果。
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应注意到,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还处于发展阶段,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当前,互联网公益需要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是:连接全民、可参与、可持续。
为了更好推进我国互联网公益事业发展,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其优势,更要着力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。应加大制度建设力度,为加强互联网公益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;以项目效果、透明度等为指标完善互联网公益事业评估体系;加强传统公益组织与互联网公益平台组织之间的合作,使二者各自发挥优势,形成良性竞争与合作关系;借助科技力量,使互联网的透明、创新、共享、连接基因与公益事业进一步融合。
除此之外,互联网公益并不是只是国家和公益组织的责任,只有互联网上的每一位网友,都愿意力所能及地为互联网公益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,才能促进互联网公益向着连接全民、可参与、可持续的方向更好地发展。